一、试点项目总体进展情况
1、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凝练办学特色
通过近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我校在新能源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探索,形成了“一阶二化三结合”与“双导师制”两种模式,并通过近年来的实践,将上述两种模式实现了有机融合,形成具有我校新能源特色的新模式。 “一阶二化三结合”与“双导师制”两种模式的有机融合使得我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得到了加强,更具有“双师”性质,更加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受企业的好评和学生的欢迎。
这种新的培养模式为我校凝练办学特色发挥了作用,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并得到了省教育厅的充分。近日,从省教育厅传来好消息,根据《关于表彰江西省第十三批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的决定》(赣教高〔2013〕4号),我校申报的“面向新能源产业人才培养的‘1234工程’创新与实践”获第十三批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该成果反映了近年来我校在新能源人才培养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为进一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2、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构建“能力建设+知识探究+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我校在2012年下半年启动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现已全面完成,并对2012级学生实施新的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我校在2013年初又启动了本科课程大纲的修订工作。我校的材料物理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所有的课程大纲都已编制完成。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专业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按照国际CDIO工程教育模式开设了2-3门的项目课程,对于这类课程不仅编制了知识大纲,还按照课程的性质要求,编写了能力大纲。学校和部分同行院校对我校的项目课程和能力大纲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为我校的新能源专业完善“能力建设+知识探究+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奠定了基础。
3、加大师资引进力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快我校的新能源学科专业建设,我校新能源领域在去年引进多名专任教师和兼职教授的基础上又加大了师资引进力度,今年3月又赴武汉理工大学进行集中招聘优秀人才,现正在办理相关手续,将于今年9月正式加入我校,为把我校组建一支师德高尚、理论功底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且在新能源领域中具有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快速发展。
4、通过项目抓内涵建设,科研项目有新突破
2012年,我校在新能源领域的教学质量工程和科研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我校的内涵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今年初,我校又有两项落地计划项目获得立项,这是我校在该项目上的首次突破,并迅速开展了有序的研究工作。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1、召开试点项目工作推进会
2012年12月,省教改办对我校的试点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对我校的项目进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希望在下一步工作中,能按照项目要求继续做好后期工作。2013年初,我校试点项目负责人罗玉峰校长组织召开了试点项目工作推进会,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要求相关部分协调试点单位按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做好具体工作,尽快达到预期的目标。
2、多次召开项目建设研讨会
近年来,我校在新能源领域获批的各级各类项目较多,当前正在抓紧项目建设,推动新能源学科发展。开学初,我校新能源领域又多次召开研讨会,整合师资力量和优势资源,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希望在这些国家级的项目上有更大突破,为新能源学科快速发展作出贡献。
3、积极筹备外国留学生工作
2012年,我校启动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海外招收留学生工作,现初见成效,已有部分学生即将来我校深造。这是我校首次招生留学生工作,学校高度重视,2013年初,我校多次召开协调会,新能源专业的教师也在积极的准备纯英语教学,为留学生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工作。
4、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获批
2012年,我校组织相关教师开展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申报工作,这是继我校成功开办材料物理(光伏方向)、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之后申报的第三个新能源类本科专业,于2013年初获得批准,并于2013年9月招生首届学生。随着该专业的成果获批,我校已基本上形成了新能源学科专业群,拓展了我校新能源人才培养覆盖面。
5、积极申报重点实验室
2011年我校获批了江西省高校硅材料重点实验室,2012年又正式成立了新能源研究所。在这两个平台上,我校在新型薄膜电池和晶体硅太阳电池方面取得了较多的科研成果,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为了更好的发挥我校的比较优势,推动江西省光伏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校正在整合新型薄膜电池和晶体硅太阳电池两个研究团队的优势力量,积极申报江西省太阳电池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季度,我校在试点项目推进和实施过程中,开展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1、“学科特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创新。我校在新能源学科发展过程中采取了很多特殊政策,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离上级部门及学校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下一步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解决好影响“学科特区”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争取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有新的突破。
2、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近年来,我校在新能源领域一直在加大高水平师资的引进力度,现也满足了我校新能源学科教学和研究的基本要求,但高水平的师资还相对短缺,还没有形成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科研团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校新能源学科的快速发展。
3、校企合作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我校与多家新能源企业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并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但近期受市场的影响,光伏企业都不景气,导致校企合作也受较大影响,合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下一步将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培养模式上深度开展合作,提高我校新能源人才培养质量。 我校将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加大对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进展情况的督促和资金筹措及投入力度,全面推进我校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有序进行,推动新能源学科专业特区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