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知名的《美国新闻》、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和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等2016年全球大学排名榜中,美国大学在排名前100名的学校中分别占53%、40%、30%、53%,在全球居于绝对领先优势。美国高等教育究竟是通过何种方式构建起如此强势的全球声望与学子感召力?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美国大学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变革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在学生群体中所形成的权威性主要源于其对于某个专业领域知识的精通。对于已习惯实时搜索、多线程处理信息的“网生代”学生,以往线性传播专业知识的“独白式”讲课模式,俨然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面对信息时代的社会变革,美国大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以及个性化学习需求不断得以重视,他们不再将课堂授课视为获得教育的唯一方式,翻转课堂、网络学分课程、终身学习、技能分享等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层出不穷。美国大学的课堂也早已突破“概念—分类—历史—属性—未来”等类似线性内容的教师独白式授课模式,而是采用“观察—移情—发现问题—调研—查找文献—寻找答案—验证答案”等类似螺旋式课程模式来探索本课程的知识脉络、学术规律以及背后的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课堂中呈现出的是一种相互对话与反复质询的交互机制。
藏于细节的学业“他律”压力机制
美国大学课堂中几乎见不到教师课前点名、学生上课睡觉或旷课等现象,图书馆里的自习室里总是挤满了学生,来这里求学的学生平日总会感受到繁重的学习压力。美国高校通过建立起一整套教学管理与评估体系,对学生形成有效的“他律”压力机制,从而促使学生们在严格的教学管理机制中形成学习自觉性。
1.课程计划—师生间的“契约单”。在美国大学的第一节课上,每位学生会拿到一份该课程的教学计划表,表格中详细描述了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考核方式与评分细则,以及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关阅读书目或参考网站,教师还会在课上做详细说明。学生一旦确认选修这门课程,就得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表中的规定执行。教师同时会按照计划表中的要求,对平时作业、课堂讨论、结课作业及时计分,如果某位学生在上课期间的平时分数过低,还会收到教师的“黄牌警告”。若最终课程分数不及格,这位挂科学生就得另交一笔不菲的课程重修费(最便宜的州公立大学,每一学分大概需要450美元-550美元左右,每一门课2学分-3学分不等)。反观国内大学,尽管教师也写教学大纲,只要提交归档后就算完成了任务,之后很少会做修改,而没能成为与学生进行教学沟通,并对自身教学和学生学习形成有效管理的手段。
2.课后阅读、课堂研讨、量化评分—压力巨大的日常学习。美国大学教师一般会在课前详细规定每节课的阅读内容甚至阅读页数,学生在上课期间要面临大量的专业书籍阅读任务以及平时作业,这会极大影响结课成绩。国内部分教师也会在课上提供一些相关书目;但由于缺少具体量化要求,以及课堂讨论等相关考查督促机制,专业书籍的看与不看全凭学生个人自觉,从而难以有效激发和督促学生的实际课后阅读行为。而美国大学生对平时学习更为重视,通过建立有效的过程量化评分体系以及繁重的课业量,促使学生有效保证了学习深度与品质。
3.小组汇报、作业答辩与毕业展—课堂仪式中的尊严压力。美国大学教师一般不会在课上勤点名或在课上直接批评学生,课堂秩序主要是通过课程评分制度以及常年形成的课堂文化礼仪进行维系,而这种形成普遍校园共识的课堂礼仪文化的力量会比纪律的约束更为有效。除了这些隐性的课堂礼仪外,还有一些常规性的课堂仪式,如结课作业演讲、论文答辩以及毕业展。在结课作业展示环节,学生都会面临很大压力,因为任课教师一般会邀请来很多相关专业课教师以及不同年级学生一同在台下旁听,每位学生都要上台进行作业展示并接受现场答辩。
美国高校教师的“甜枣”与“大棒”
美国高校没有全国统一的管理制度,各州可自主制定高等教育法及其相关管理规则。美国各高校间,通过充分的行业竞争,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师资管理模式,并促使高校教师职业本身在美国社会中形成了较高的社会声望,从而不断吸引社会精英人才加入其中。
1. 中等偏上的薪酬保障与科研成果转化办公室。美国大学教师的平均薪酬在整个国民职业体系中属于中等偏上水平。据2015年美国劳工部发布的《全美职业就业与收入评估》数据显示:大学教师平均年薪为77,480美元,其中讲师薪酬偏低,大约5万美元;助理教授的年薪约8万美元;副教授8万美元-10万美元;教授12万美元-18万美元。除此之外,美国高校不断加强自身科研转化能力,很多大学纷纷成立科研成果转化办公室,并培养了一大批懂科研、懂法律、懂商业的技术转化职业经理人,这些职业经理人会帮助教授的科研成果有效实现商业市场转化。
2.透明的师资公开选拔机制。为有效保证学校师资水平,美国高校普遍实行教师公开招聘制以及严格透明的招聘考核程序。教师招聘信息公告必须要刊登在本专业的杂志、公开发行的报纸或知名网站上,一个高校教师职位往往会吸引几百名应聘者。学校还会成立专门的跨部门考评小组,按照提前公布的考核程序对应聘者逐一考查。
3.严格的淘汰机制。美国高校教师职称共分为:助教、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为了有效稳定学校教师骨干,美国高校还普遍实行终身教授制。经历了过五关斩六将之后的新入职年轻教师,又要立即面临美国高校“非升即走”的巨大工作压力。新入职的教师要与学校签订一份包括聘用职称、科研与教学要求、聘期、工资、福利等详细内容的聘用合同,双方需共同严格遵守聘约。如果教师在任期满后,其教学、科研成绩没有达到要求,未能得到晋升,就必须另谋他职。
高效、人性化的数字化校园服务与管理体系
美国高校的信息化程度较高,师生入校后每个人会有一个校园ID卡和ID号,其在学校中的所有相关信息与服务都会与这个ID号绑定。凭借这个ID号,其可以在学校任意一台电脑上登录进入自己的电脑桌面,可以随时在校内外使用数字学术期刊、Lynda等网络在线课程、选课、作业提交、校内邮件服务、图书借阅、餐厅消费乃至电子产品折扣等多种服务。
美国高校通过建立起便捷高效的数字化校园服务与管理体系,极大优化了校园管理的执行效率,减少了大量的校内工作流程环节与办理时间,减少了行政管理人员的数量,为师生节约了大量宝贵时间。诚然,美国高等教育并非尽善尽美,如饱受诟病的高昂学费、名校精英阶层子女固化、公立大学经费不足等,并同时面临着社会经济不稳定、网络在线教育冲击、教职终身制的逐步崩溃、教师权威性降低等时代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高校通过依赖其独立自主、兼容并包、自由竞争的生态机制,使其全球教育的主宰地位仍在延续,并通过其持续培育出的大量精英人才以及科研创新成果不断助推美国新产业的强势崛起。 |